摘自独立新闻在线
专访第一部分
《黑眼圈》这部影片在社会施压下成功解禁,代价是删去五个被认为“有问题”的镜头。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新著《513-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》(以下简称《513解密文件》)可能随时被列为禁书。心系马来西亚社会的蔡明亮认为,历史是公开予多方诠释的,政府没有必要查禁这本书。
我国社会越来越趋向保守,性与社会历史与人性和社会现状息息相关,可是却双双被编为社会禁忌。蔡明亮(右图)昨天接受《独立新闻在线》专访时表示,历史可有不同角度的解读,政府没有必要担心学者提出另一面的历史,因为唯有让不同角度的解读相互碰撞,真理才会越辩越明。
他说:“没有谁的诠释是最真实的,因为它毕竟是历史,可是,事实越辩越明,需要各种角度。”
《黑眼圈》目前在我国热烈播映,蔡明亮目前在吉隆坡宣传这部他首度在我国取景拍摄的电影。这部电影一度遭禁映,不过国内事务部在今年三月初准许《黑眼圈》以“U”级在吉隆坡、槟城及柔佛三地的“艺术厅”(art-house)的影院上映,条件是必须遵守电检局的规定,删减电影中的四个片段及一个字幕。【点击:《黑眼圈》5月17日上映 蔡明亮将返马与观众对话】
历史助我们看清自己
新纪元学院院长柯嘉逊在其新著《513解密文件》中引用伦敦解密文件,评断发生在1969年的“513事件”是巫统策谋的政变,震撼我国社会。该书面市第二天,数名上议员就在国会上议院对此书严词讨伐,指其内容与官方说法不符、误导年轻一代,有必要查禁。
国安部前天派出一组官员到吉隆坡谷中城(Mid Valley)的MPH书局充公《513》,并向该书局发出公函,劝告他们勿公开摆卖本书。【点击:《513解密文件》快被查禁? 国安部劝告书局勿卖充公十册】
述及此事时,曾与禁令擦身而过的蔡明亮说:“我当然就觉得说,有什么好担心的。它不是一种辩证,它不是用来否定别人的、用来推翻前面的言论的,它只是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自己、让我们以更多的资讯来辨识什么是事实而已,所以我觉得政府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”
蔡明亮认为,历史与社会现状或多或少起着某些联系,因此,考究历史是重要的。他说:“比如说一个古迹,拥有一百年的历史,它的意义就是存在……它曾经存在过。就算是视觉上也好,有的人跟历史没有什么相关,有的人比较相关,但是他存在在这个社会里面,他总是会有一些相关,每个人的存在是单独的,可是又跟他的环境是藕断丝连的。”
他说,一个人在中国或台湾出生的人,出海时刚好乘上了驶到马来西亚来的船,他最后可能就注定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;另一些人乘上了开往新加坡的船,他最终就去了新加坡落脚,历史牵引着一个人的生命。为此,他说:“所有的思考和现状都跟历史相关。”
蔡明亮:我恭喜柯嘉逊
蔡明亮换一个角度看待“禁”与“被禁”。他认为,书和电影被禁的消息传出,显示我国社会尚有一些敢于挑战尺度的人;而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,禁令无法真正约束资讯的流传,反之为“被禁品”制造了一波舆论,因此,作者的作品被禁,是值得恭贺的好事。
他说:“我期待未来,我觉得有一本书被禁不是坏事,这表示这个博士很勇敢,写了一本不同观点和角度的书来讨论历史。它被禁,它就会更被看到,这个时代是这样子的。”
他说:“有被禁也是蛮好的,除非社会已经开放到了一个程度。法国也一样呀,它这么开明,它有时对我的海报也有很多意见的呀。对呀,对我的电影也有很多意见,是这样子的。这个社会再怎么走,它就会有保守和开放两派的人马存在,它就是这样子拉拉扯扯。”
蔡明亮的电影《黑眼圈》被禁的消息传出后,舆论压力最后迫使政府取消禁令;禁播的消息也率先为《黑眼圈》作了免费宣传。为此,蔡明亮向著作随时被禁的柯嘉逊道恭喜。他说:“我恭喜他被禁。他就是要引起舆论嘛。被禁了之后要努力争取,可能不是他一个人争取,而是大家来争取。”
马来西亚电检局早前以破坏我国形象为由,禁蔡明亮在吉隆坡实地拍摄的影片《黑眼圈》。匪夷所思的是,电检局封杀《黑眼圈》的理由竟是它反映了吉隆坡乃至我国的八个丑陋面,无法呈现我国美好的一面,与政府推展“2007马来西亚旅游年”的目标背道而驰。消息传出后,政府遭至强大的舆论压力,最后“有条件地”批准《黑眼圈》上映。【点击:黑眼圈没侮辱马来西亚 查禁影片当局自取其辱】
政府须有智慧
在台湾生活多年,可是仍心系马来西亚社会的蔡明亮表示,政府应该要有智慧;政府有智慧,它自然会获得许多正面的回馈。
他说:“如果只是很担心、什么都觉得不安的话,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得很贫乏。”他举例说:“你看土耳其,去年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(奥尔罕帕慕克),你去看他的书,他在描述他的社会、他的国家,他有赞美,也有很多批评。”
他指出,土耳其一样是回教国家,可是,该国并没有禁止作者批评自己的国家;这个社会环境提供了创作者自由发挥的空间,最终成功催生了一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
蔡明亮说,一个社会要催生一名诺贝尔文学奖,需要足够的养份和自由创作的空间;一个社会唯有拥有自由和养份,才能走到“最后被看重的地步”。
专访第二部分
《黑眼圈》里有一张破旧的床褥,床褥装载了都市边缘人的情、爱和欲望。《黑眼圈》里有一场烟灾,烟雾弥漫破落的城市,呼吸变困难了,接吻也变困难了,城市里的人在迷蒙的烟雾中寻找欲望的出口。黑眼圈、床褥、烟霾、外劳,《黑眼圈》里的人和物,都是1990年代末马来西亚社会的符号。
1997年金融风暴以后,无数公司清盘倒闭,建筑工程一夜之间废置,失业的外劳在城市边缘乱窜,为自己寻找出路,原来平定的社会,在不安地晃动。
1998年,当时的副首相安华依布拉欣(Anwar Ibrahim)突然遭首相马哈迪革职,后来更被控以渎职和鸡奸罪。扣留审讯期间,全国总警长拉欣诺把安华的左眼殴出一个黑眼圈,震惊国际社会;疑是沾了精液的床褥在法院抬进抬出,我国法院顿然成为国际笑柄。那一年,人民陷入了困惑而迷茫的境地,而烟霾也没有错过每年一次的邀约,毫无意外地飘洋过海来到了我国。
《黑眼圈》导演蔡明亮以他独特的说故事方式,记载1990年代末的马来西亚。“外劳抬取废弃的床褥,显示我国过度贫穷”曾经是马来西亚电检局禁播《黑眼圈》的理由。电影里,外劳从垃圾堆里抬取旧床褥,横穿马路,回到简陋的宿舍,其后床褥“迁居”了两次。蔡明亮借着床褥,对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了玩味的暗讽。电检局当初的禁播理由,反倒成了丢脸的自嘲。
那一年,蔡明亮回到了马来西亚,刚巧赶上这场变动。他说:“我为什么回来,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,我不想在一个地方呆,我通常就会回到马来西亚呆一阵子。那一次我住了将近一年。那一年,也不是我回来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,这个社会刚好走到那个地步,就是有经济风暴,有安华事件……算是政治风暴,还有烟霾、外劳,统统都同时出现,所以如果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,这一年当然就变得很特殊。”
那一年的马来西亚,是活的
蔡明亮最近在吉隆坡宣传他的第九部电影《黑眼圈》。《黑眼圈》里有一个废置工地,工地中央有一滩黑黑的湖水。湖水不动,它周边的世界在动。蔡明亮认为,动对一个社会而言是好事,“动,总比一滩死水好”。
蔡明亮接受《独立新闻在线》专访时说:“对一个离乡很久的马来西亚人来说,这个社会有任何变动,我都觉得是很有趣的。你也不能判断他是好还是不好的,可是总比一滩死水好吧;总比纹风不动的社会好。”
他说:“我们也知道这个社会有一些保守,它纹风不动不表示大家很安于这种保守。那一年好像……安华事件,好像我们不去批评政治课题、不去判断它,像我对政治比较冷感,没有太大的兴趣,但是我们还是社会的一份子,还是会看报纸。光看这件事情,就是一个政治人物从很高的位子变成一个囚犯。我想,这是人生的问题、人的问题,回归到一个我们……我们都追求的地位、财富、权利,可是你也可能一夜之间失去。”
“无常,如果用佛理来说。所以我回来,我用一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的变化,看到这个城市很有活力。纹风不动的时候就没有活力,只会盖房子,然后什么都不知道的,我觉得没有活力,盲从了。”
他说:“有活力的社会,人民是可以有各种声音的,也许它被压抑,可是他们开始蠢蠢欲动了,那样的一个感觉在1999年是很明显地看到的。”
文化产业需要自由环境
跟许多马来西亚人一样,纵然大环境限制重重,蔡明亮尚未放弃期望。他说:“社会的进步,不要以为是起很多的高楼大厦,它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进步,比如文化上的、创作上的,你自己觉得马来西亚在这方面是不是非常先进呢?我不要去批评它,我们自己去评估一下,有没有比70年代更好一点?”
他说:“有一些部份是有的,但是大部份……你想创作的时候,你会觉得绑手绑脚,因为有很多规定,这些规定,来自政府的,甚至,来自社会的,来自人自己内心的。”
在5月15日晚举办的首映过后,回应观众提问影片挨五刀的问题,蔡明亮说,影片被删五刀,不能只怪政府,也得怪人民,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检局,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事物。专访时,蔡明亮重申: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检局”,在批评政府的同时,人民也应该自我反省、自我检讨。
他说,小孩被关久了、约束久了,他就逐渐“举一反三”,认定“什么都不要做就是对的”。但是,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、发展,“不可以什么都不做”;由于环境约束重重,我国的文化发展有停滞不前的现象。
他缓慢而坚定地说:“创作是需要自由的。我希望这句话没有冒犯任何人,也不会冒犯政府,我想政府应该要理解到说,如果你要发展任何跟文化有关的东西,它就只有一个精神,就是自由。”
《黑眼圈》目前在我国热烈播映。这部电影一度遭禁映,不过国内事务部在今年三月初准许《黑眼圈》以“U”级在吉隆坡、槟城及柔佛三地的“艺术厅”(art-house)的影院上映,条件是必须遵守电检局的规定,删减电影中的四个片段及一个字幕。
蔡明亮为了与我国社会沟通,选择为强权让步,但是,创作自由被限制了,蔡明亮还是心有不甘。他在首映礼举办后的的交流会上说:“今天我自己坐在台下看,还是会不甘愿,不然会更棒、更好、更有力量。”
台下的观众也一定心有不甘,但是,谁来挑战强权的尺度呢?马来西亚的观众,总是善忘的。今天看了被删的影片,咽一口气,明天谁还在意?
1997年金融风暴以后,无数公司清盘倒闭,建筑工程一夜之间废置,失业的外劳在城市边缘乱窜,为自己寻找出路,原来平定的社会,在不安地晃动。
1998年,当时的副首相安华依布拉欣(Anwar Ibrahim)突然遭首相马哈迪革职,后来更被控以渎职和鸡奸罪。扣留审讯期间,全国总警长拉欣诺把安华的左眼殴出一个黑眼圈,震惊国际社会;疑是沾了精液的床褥在法院抬进抬出,我国法院顿然成为国际笑柄。那一年,人民陷入了困惑而迷茫的境地,而烟霾也没有错过每年一次的邀约,毫无意外地飘洋过海来到了我国。
《黑眼圈》导演蔡明亮以他独特的说故事方式,记载1990年代末的马来西亚。“外劳抬取废弃的床褥,显示我国过度贫穷”曾经是马来西亚电检局禁播《黑眼圈》的理由。电影里,外劳从垃圾堆里抬取旧床褥,横穿马路,回到简陋的宿舍,其后床褥“迁居”了两次。蔡明亮借着床褥,对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了玩味的暗讽。电检局当初的禁播理由,反倒成了丢脸的自嘲。
那一年,蔡明亮回到了马来西亚,刚巧赶上这场变动。他说:“我为什么回来,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,我不想在一个地方呆,我通常就会回到马来西亚呆一阵子。那一次我住了将近一年。那一年,也不是我回来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,这个社会刚好走到那个地步,就是有经济风暴,有安华事件……算是政治风暴,还有烟霾、外劳,统统都同时出现,所以如果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,这一年当然就变得很特殊。”
那一年的马来西亚,是活的
蔡明亮最近在吉隆坡宣传他的第九部电影《黑眼圈》。《黑眼圈》里有一个废置工地,工地中央有一滩黑黑的湖水。湖水不动,它周边的世界在动。蔡明亮认为,动对一个社会而言是好事,“动,总比一滩死水好”。
蔡明亮接受《独立新闻在线》专访时说:“对一个离乡很久的马来西亚人来说,这个社会有任何变动,我都觉得是很有趣的。你也不能判断他是好还是不好的,可是总比一滩死水好吧;总比纹风不动的社会好。”
他说:“我们也知道这个社会有一些保守,它纹风不动不表示大家很安于这种保守。那一年好像……安华事件,好像我们不去批评政治课题、不去判断它,像我对政治比较冷感,没有太大的兴趣,但是我们还是社会的一份子,还是会看报纸。光看这件事情,就是一个政治人物从很高的位子变成一个囚犯。我想,这是人生的问题、人的问题,回归到一个我们……我们都追求的地位、财富、权利,可是你也可能一夜之间失去。”
“无常,如果用佛理来说。所以我回来,我用一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的变化,看到这个城市很有活力。纹风不动的时候就没有活力,只会盖房子,然后什么都不知道的,我觉得没有活力,盲从了。”
他说:“有活力的社会,人民是可以有各种声音的,也许它被压抑,可是他们开始蠢蠢欲动了,那样的一个感觉在1999年是很明显地看到的。”
文化产业需要自由环境
跟许多马来西亚人一样,纵然大环境限制重重,蔡明亮尚未放弃期望。他说:“社会的进步,不要以为是起很多的高楼大厦,它还有很多空间可以进步,比如文化上的、创作上的,你自己觉得马来西亚在这方面是不是非常先进呢?我不要去批评它,我们自己去评估一下,有没有比70年代更好一点?”
他说:“有一些部份是有的,但是大部份……你想创作的时候,你会觉得绑手绑脚,因为有很多规定,这些规定,来自政府的,甚至,来自社会的,来自人自己内心的。”
在5月15日晚举办的首映过后,回应观众提问影片挨五刀的问题,蔡明亮说,影片被删五刀,不能只怪政府,也得怪人民,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检局,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事物。专访时,蔡明亮重申: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检局”,在批评政府的同时,人民也应该自我反省、自我检讨。
他说,小孩被关久了、约束久了,他就逐渐“举一反三”,认定“什么都不要做就是对的”。但是,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、发展,“不可以什么都不做”;由于环境约束重重,我国的文化发展有停滞不前的现象。
他缓慢而坚定地说:“创作是需要自由的。我希望这句话没有冒犯任何人,也不会冒犯政府,我想政府应该要理解到说,如果你要发展任何跟文化有关的东西,它就只有一个精神,就是自由。”
《黑眼圈》目前在我国热烈播映。这部电影一度遭禁映,不过国内事务部在今年三月初准许《黑眼圈》以“U”级在吉隆坡、槟城及柔佛三地的“艺术厅”(art-house)的影院上映,条件是必须遵守电检局的规定,删减电影中的四个片段及一个字幕。
蔡明亮为了与我国社会沟通,选择为强权让步,但是,创作自由被限制了,蔡明亮还是心有不甘。他在首映礼举办后的的交流会上说:“今天我自己坐在台下看,还是会不甘愿,不然会更棒、更好、更有力量。”
台下的观众也一定心有不甘,但是,谁来挑战强权的尺度呢?马来西亚的观众,总是善忘的。今天看了被删的影片,咽一口气,明天谁还在意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